媒体报道
新年伊始,从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鑫垣公司)传来喜讯:轻质化煤焦油日产量接近2000吨历史最高水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持续疲软带来的严峻考验,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生存发展极其艰难的2020年,东鑫垣公司迎风破浪逆势增长,生产兰炭161.29万吨、轻质化煤焦油50.0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86亿元,在原设计基础上实现翻番;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利润总额达1057.51万元。
短短4年多时间,濒临破产的东鑫垣公司缘何能奇迹般重生,并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期间经历了怎样难忘的发展历程?
东鑫垣公司鸟瞰图
起死回生
不到半年装置恢复开车
位于晋陕蒙三角地带陕西府谷的东鑫垣公司,2007年11月立项建设120万吨/年兰炭、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及2×25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时,还是一家民营企业。2009年10月,陕煤集团在陕北布局发展煤焦油加氢业务,对东鑫垣公司实施重组,与府谷煤业集团合作共同组建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然而,由于项目设计及建设存在许多先天不足的缺陷,历经7年建设期的生产装置迟迟无法投运,一直没能打通工艺流程。尤其是2015年底至2016年5月的试车过程中,先后发生工业废水泄漏、制氢工段阀门爆裂等事故,试车被迫多次中断,原设计单位和聘请的专家、专业开车指导队伍也都束手无策。
开车陷入泥潭深渊,生产难以为继,引发了资金链断裂、民营股东退股、技术骨干流失、职工队伍不稳定等后果,企业一度陷入濒临破产的窘境。甚至有煤化工专家断言,东鑫垣公司根本无法开车,即使开起来,开车之日就是倒闭之时。
2016年6月,陕煤集团对东鑫垣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如昌紧要关头临危受命,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不畏艰难险阻,勇挑发展重任,并向上级组织和股东单位立下“半年实现开车”的军令状。
军中无戏言。他们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全面分析研究生产系统制约开车的诸多技术难题,在较短时间内精确诊断出了“病灶”根源。并依靠自主力量采取边技改、边消缺的方法,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争分夺秒组织实施,在半年内实施800多项技术改造,重点解决了废水处理和全国首例含氧制氢两大技术难题,铲除了装置系统工艺和设备中影响试开车的“拦路虎”。
其中煤化工多联产耦合生产废水分质利用处理技术与零排放工艺,通过源头分质分类处理回用,生产污水全部回收利用,且运行成本低,真正实现“零排放”;针对兰炭荒煤气利用效率低的行业共性难题,自主开发了煤气预处理、PSA变压吸附制氢提浓气脱氧、真空再生提纯三段组合制氢等工艺,氢气收率由不足65%提高至85%以上,纯度高达99.9%,形成了一套全国首例含氧制氢系统工艺方法。
2016年11月,装置重新转入试车阶段,12月12日煤焦油加氢装置一次打通工艺流程产出合格油品,全面转入试生产阶段。
快速复苏
增产增效实现全面盈利
东鑫垣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开车成功并非一劳永逸,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生产系统刚刚恢复元气,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此前诊断出的“三错”问题(即压缩机三轴等设备选型错、延迟焦化加热炉原设计参考指标错、含氧制氢工艺不匹配等设计机理错)还没有彻底解决。上级单位和化工专家普遍认为,东鑫垣公司即便开车成功,转入生产阶段至少需要3~5亿元的启动资金,彻底整改至少还需要2年时间。
宋如昌对此不置一词。他凭借几十年来在化工企业生产实践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务实作风,打破常规,提出了“抢修不过饭、备机不过夜”“不停车技改”“不停车检修”“停车即休克”等一系列化工生产管理理念。东鑫垣公司上下空前团结,秉持“科学、勤奋、严格”的企业精神,不等不靠,只争朝夕,打响了技术改造消缺攻坚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鑫垣公司聚焦“三错”问题制定了科学、详细的纠错方案,在不停车状态下逐一进行彻底整改。针对设备选型错,逐台将螺杆压缩机转子的三轴更换为通轴,解决了压缩机振动大、运行不稳定、系统漏油等问题;针对参考指标错,对延迟焦化加热炉管换热面积进行技改优化;针对设计机理错,重点对制氢工艺实施颠覆性技术改造,将原来的冲洗法改为真空法,并增加3台预处理塔,使产氢量由14000Nm³/h增加到23000Nm³/h,燃料油日产量由过去的600吨突破1000吨,首次达到设计值。同时,针对原设计的装置煤气量远远不能满足油品所需,提出了新增60万吨/年兰炭改造和气固两相混合燃料掺烧发电方案,为进一步增产增效打好基础。
2017~2018年,东鑫垣公司自主实施技改2000多项。生产系统存在的问题被各个击破,不但消除了瓶颈、纠正了缺陷,还逐渐优化了设备性能,使工况能力最佳、整体达到匹配,生产装置保持连续稳定满负荷运行,2017年试生产期间就产生毛利,工业产值由2016年的2.6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89亿元。2018年7月,在背负每月7000余万元财务费用和资产折旧费等巨大包袱的情况下,公司首次实现当月全面盈利,实现开车、试生产、全面盈利“三级跳”,创造了诸多行业奇迹。
东鑫垣公司制油分厂
乘胜追击
产能跃居全国行业之首
2019年,随着“三错”问题基本解决,生产装置释放了现有条件下的最大负荷,但也面临市场疲软、行业大浪淘沙等严峻考验。东鑫垣公司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理念,不断追求卓越。
东鑫垣公司认识到,技术改造和创新永无止境。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东鑫垣公司发电动力分厂两台16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此前也全部以煤为燃料。经过改造,他们让锅炉吃上“五谷杂粮”——以周边地区废弃资源煤泥、中煤及本公司副产的解吸气作为混合燃料。通过不断优化升级,煤泥、解吸气掺烧比例不断提高,发电煤耗大幅下降。目前,每千瓦时发电煤耗降至10克标煤以下,堪称火电行业的奇迹。
2019年3月,东鑫垣公司在对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工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全依靠自主技术力量研发成功“油品贵族”——优质1#油新产品,使原来的中间原料升级为终端产品,实现了煤焦油加氢产品附加值更大提升。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验,新产品各项指标远超国六车用柴油标准,并以动力强劲、节能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广受市场信赖,成为转型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原有120万吨/年兰炭装置所产煤气量无法满足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所需的问题,东鑫垣公司实施了兰炭生产装置填平补齐改造。2019年9月,采用国内先进的单台20万吨直立炉工艺的60万吨/年兰炭装置建成投运,煤气量提高至140000Nm³/h以上,制氢能力超过28000Nm³/h,燃料油日产量突破1300吨,产能跃居国内同类企业榜首,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焦油加氢生产企业。
创新引领
开辟煤炭分质利用新路径
几年间,东鑫垣公司创新发展的奇迹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相继跻身全国优秀化工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500强等,成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
创新永无止境。东鑫垣人永不停息、久久为功,技术改造的金点子不断萌生,像聚宝盆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20年1月,东鑫垣公司实施的制氢吸附降阻技改项目顺利并网投运,燃料油日产量超过1400吨。随后,又紧锣密鼓开始实施新一轮技改升级并捷报频传:4月底,制氢解吸气替代兰炭回炉煤气和兰炭生产原料煤综合热解技改实现工业化生产,取得煤炭分质综合利用和氢能高效转化重大技术突破;焦炭塔过热蒸汽取代饱和蒸汽技改投运,有效提高了混合油收率;6月,加氢小精制技改投入运行,燃料油日产量一跃突破1800吨,超出设计产能80%;10月,延迟焦化技改成功投运,煤焦油加工能力提升50%以上;11月,制氢增纯技改并网运行,使燃料油日产量逐步迈上1900~2000吨的历史最高点。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煤炭资源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的完美产业链,煤中的含油组分几乎实现100%提取,热解效率达到了极致,兰炭生产的原料成本、制氢成本、发电成本等均为行业最低,多项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其中煤耗下降15%,制氢成本降低50%,吨兰炭副产煤气量高达1600Nm³/h,荒煤气处理量达到300000Nm³/h,氢气产量提高至40000Nm³/h左右,煤焦油收率高达10.4%~13%,远远超出了设计指标。
2020年4月,“荒煤气制氢无变换绿色新工艺技术与工业化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了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工艺技术先进合理,制氢成本低,荒煤气提氢后实现了全部综合利用,在荒煤气制氢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该成果荣获陕西省石化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目前,东鑫垣公司累计实施技术改造3000多项,投入总额不超过3亿元,申报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3项,取得授权51项。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场急剧恶化、同行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等严峻考验下,东鑫垣公司以内生动力顽强抵御市场风险,3月份以来实现连续盈利,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86亿元、利润1057.51万元。与同类企业相比,每年增加效益近10亿元,其中多产燃料油30万吨增效近6亿元,发电节约原煤50万吨左右节约成本2亿元,污水处理费用节约成本1亿元。
为充分利用煤热解副产荒煤气中富余的氢资源,东鑫垣公司在实施解吸气替代回炉煤气的基础上,又独创提纯解吸气制合成气生产合成氨的新工艺。即将解吸气中的氢气和氮气通过变压吸附和特殊催化剂技术分离提取,压缩制取合成氨,打破了生产合成氨必须用空分装置的行业惯例,将荒煤气中的氢全部吃干榨净,有效资源得以完全利用。
“今年我们将利用现有设备改造建设1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由于消耗的原料几乎都是副产的废弃资源,吨合成氨成本仅200多元,年可新增利润2亿元以上。”宋如昌说,而且合成氨和油品装置可灵活调整,根据市场情况实现柔性生产。
像这样完全依赖自身智慧和力量实施的技术改造,在东鑫垣公司数不胜数,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广泛赞誉。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李稳红认为,东鑫垣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取得了兰炭和煤焦油加氢行业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探索出一条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用小投入换来增产增收的大效益。
东鑫垣公司制氢车间提纯程控阀技术改造
树立榜样
“东鑫垣方案”创造更大价值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019年12月,陕煤集团根据推进“实体厂矿管理模式”改革需要,将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建丰煤化工有限公司交由东鑫垣公司托管,宋如昌同时兼任两公司董事长。
恒信融公司是陕煤集团在青海布局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产业,主要从事锂、钾、硼、镁等盐湖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恒信融公司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2017年11月打通流程开始试车以来,生产运行难以稳定。
宋如昌带领团队运用东鑫垣的生产理念、技术改造思路和工作作风,深入恒信融公司查摆问题。短短数月,他们相继实施了ROⅡ污水综合回收利用、“膜法+吸附法”提锂等一系列技改项目,生产装置稳定运行,并开发电池级碳酸锂新产品,纯度达到99.7%以上,附加值更高。利用卤水提锂产生的固废开发成功氢氧化镁。
目前,恒信融公司碳酸锂、磷酸锂年产能达到万吨级,单月产量屡创新高,成本大幅下降,生产经营稳步向好。
2020年7月,陕煤集团将东鑫垣公司破格升为二级单位,推广其优秀经验和发展模式。
按照陕煤集团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战略,东鑫垣公司创造的这套技术改造思路和方案,也将“移植”到在内蒙古乌审旗纳林河工业园区建设的建丰煤化工大型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项目。该项目规划以420万吨/年兰炭、50万吨/年煤焦油轻质化油品装置为龙头,副产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或其他化工产品)、热电联产及氢能源等,形成焦—油—化—电多联产资源完全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届时,将形成上下游产业衔接紧密、结构合理、产品多样,而且投资建设成本较低的产业格局,为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短评
唯有创新才有出路
李军
创新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东鑫垣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使生产装置起死回生,而且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连年攀升,剖析其原因,核心精髓就是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在科技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尝试和探索。
东鑫垣公司通过实施一些投入不大的技改项目,在设备、人员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就换来大效益,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该公司也创造了先进独特的管理方法,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是可资业内企业借鉴的经验。
当前,创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年轻企业还是“百年老店”,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公司,对创新能力的提升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有的甚至摆在其战略发展的首要地位。加快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重构时代。只有坚持自立自强,大胆拥抱创新,主动追求变革,积极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才是中国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根本出路。